上坟是祭祀吗
扫墓,一般俗称上坟,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
我国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 究,时间主要是祭日和传统重大节日,通常是在清明节、农历七月十五、农历 十月初一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,晚辈要准备祭奠死者用的日常用品(包 括烟、酒、馍、香、纸钱、鞭炮、小花圈等),然后带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, 以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。 鲁南农村地区在祖宗葬地(一般在本村的坟地)举行的祭祀,称为上坟。
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、纸、香到坟前,摆放祭品、酒水,然后烧纸、焚香、奠酒、行礼,其间还压坟头纸。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,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,以表示家族人丁兴旺。
大多数农村家族,儿子结婚,也要去上坟,含义是告诉祖先,家里的孩子成家、人口又多了。 另外,人死后第七天黎明,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,称垒七。
此后每七天一次,一般五七而毕,也有垒到七七的。人死第一百天时,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,叫百餮,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、纸箱、纸柜焚化于坟前,现在只是烧些纸钱。
扫墓祭祀的意义是什么
扫墓俗称上坟,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
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,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,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:铲除杂草,放上供品,于墓前上香祷祝、燃纸钱金锭等,又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,以寄托对祖先的追念。古时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,自古传承至今不辍,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无论身处何方,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。
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节日,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。墓地、宗祠,供奉先人的地方,是我们一提起就心怀归依的朝圣地。
在我们的脑海里,它或许是古旧森严的故居祖屋,或许是一块块静默肃穆的漆木牌位。表象之下,它更承载着家族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刻骨铭心的沧桑岁月,静默地诉说家族的更替兴衰,无声地注视着子孙后代的人间幕剧。
它是我们生命的起源,是我们灵魂的归宿,给予我们最无条件的庇荫。人自出生起就一直在生命的路上,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身世,不知道自己到底从何而来,又怎么知道要到哪里呢?这一生,走进芸芸人群,如果没有来处,不确定有什么人和事值得牵挂,怀疑是否会被什么人和事惦念,世界热闹却茕茕一身,像漂泊在无边无际死寂孤独的真空里,连呼吸都荒凉。
可怕吗?当然可怕!幸好,我们还有宗祠,让我们知道,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承延,我们能透过它的神圣和温情,在茫茫人海中,体察与体内汩动血脉相感应的骨肉缘分,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界限的牵连。这种缘分和牵连能让我们在孤清的时候泽被温暖;在迷茫的时候仍能坚定信念;在困顿的时候依然心存希望;在胆怯的时候还可以积攒勇气;哪怕焦恐沉沦最终也能坦然释怀,重归安宁。
岁月无声浩邈,生命迎来送往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无常的命运。人的天性让我们渴望一处安放身心的归宿,以应对无法捉摸的际遇。
于是,触碰宗祠斑驳的年月,理解它的包容和强韧,就成了每个家族子孙灵魂最深处的需求。 缅怀已逝生命,激发现有生命,纪念自己身边的,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,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。